close

觀察家中五歲姊姊和三歲弟弟的爭吵,大多數是想要搶對方手中的玩具.
我只好教導孩子們:別人拿在手上的玩具,是他還要玩很久的玩具,不可以借,也不可以數到十.

訂了這個規矩,孩子們自然不會因為拿不到別人手中玩具而生氣.
也不會有"心不甘情不願的將玩具雙手奉上給別人"的情形發生.
兩個孩子"不能借別人手上的玩具"就像呼吸一樣自然.
有時候自己玩自己的,有時候兩個孩子一起玩,開心的很.

輪流玩這個觀念我很贊同,但僅止於公物,如大型溜滑梯,盪鞦韆...
陪孩子看巧虎時,巧虎會教小朋友輪流玩玩具,數到十就換別人玩.
這種方法根本是在考驗耐心,如果不想跟對方耗下去,就乾脆讓給別人玩好了!
不然,一直數,要數到什麼時候啊?

真的需要教孩子分享"所有的"玩具嗎?
問問自己:[家裡的主臥會借給朋友睡嗎?]答案應該都是:[不會!]
家中有其它房間可以借住,但私有領域還是必須保留的.
每個大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物品,是不可能借給別人的,也別勉強孩子將手中物品借給它人.

某次我帶著兒子在公園玩,有個年紀相當的小男孩在騎腳踏車,兒子看的出神,一副羨慕的表情.
小男孩的爸爸大方的請小男孩將腳踏車借給兒子,小男孩當然是不肯借人的.
只見小男孩爸爸數落了他一下:[怎麼這麼小氣!]
其實小男孩大方的很,請兒子吃了不少糖果餅乾呢!
倒是我很想開玩笑的問一下小男孩的爸爸:[你的汽車借我一下.]
當然不敢這麼白目的問這種問題啦!一定會被拒絕的.
孩子眼中的腳踏車,就跟大人的汽車一樣,下次不要再說孩子小氣了!

女兒喜歡邀請朋友來家中玩,大方的她很願意分享遊戲間裡大部份的玩具給朋友!
但是我還是會聽到小女孩來告狀:[Cheryl不借我芭比娃娃!]
我只好用別的玩具引開小女孩的注意力:[這個娃娃也很好玩,借給妳!]
小女孩一樣玩的很開心,沒有什麼"非要得到不可"的狀況.
如果出現"非要不可"的狀況,大概就是孩子在跟爸爸媽媽撒嬌耍賴了!

有天,兒子和小朋友們在球池玩耍,兒子和小朋友搶起同一件玩具...
小朋友動手推了兒子一把,兒子從椅子上摔下來,大哭了起來.
小朋友媽媽因為孩子的舉動,勃然大怒,想把孩子立刻帶回家.
其它媽媽見狀,給了建議,希望小朋友媽媽不要用生氣的情緒來教導孩子,效果不會好.
挪心自問,這點我也做不到,當我的孩子干擾或傷害別人時,我也一定會當場兇他.
畢竟"打自己弟弟"跟"打別人家孩子"的壓力大不相同.

從單純的搶玩具衍生成打人事件,這背後追根究底的原因?
是否是大人都教孩子要分享?轉化為別人手上的玩具我都可以搶走?
搶不走時就用哭鬧,甚至打對方來發洩.

我其實很欣賞那位打人小朋友的媽媽,當場用嚴正的態度指正自己的孩子.
孩子重蹈覆轍的犯相同的錯,並不是媽媽沒有教導.
有時候好好講,在孩子的眼中,容易變得無關緊要,左耳進右耳出.
像沒收好玩具這件事,可以好好跟孩子講.
但是當傷害到別人,如果出大事再來教,可能就來不及了!
像是推人,不小心推下五樓,讓對方變成植物人...之類.
至少做到人本的不打小孩.當然,也不會沒事罵小孩囉!

到了公共場所,媽媽們都很客氣.
不停的提醒自己的孩子:[玩具要輪流玩.]
如果換成提醒自己的孩子:[不可以借人家手上的玩具.]
不去借別人手上的玩具,無形之中養成禮讓的好習慣,自然減少不必要的爭執.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媽咪的小太陽

在新竹,有一群媽媽朋友,我們在家上課,親子共讀,繪畫,律動...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米迷 的頭像
米迷

Hello!Baby!

米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